離鄉“苦”換回小康“甜” 水過濾又一成功案例
湖北省丹江口市,這座因水庫而聞名的城市,注定與移民結緣。從1958年丹江口大壩動工興建到2005年南水北調中線控制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開工,從一期工程移民16萬人到二期工程移民近10萬人。舍小家、顧全局,26萬人為了國家的調水大計背井離鄉,“擔當”如今已經成為了丹江口的城市精神。
全國政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保證”專題調研組此番前來,原本為了調研水質問題,但是對工程帶來的移民問題,調研組的成員們也予以了格外關注。
在丹江口市三官殿辦事處窯場洼安置點,調研組來到正在建設中的移民新村,這里為38戶132位村民統一建設了新民居。今年8月,移民就可以全部入住。此外,每人將得到0.4畝的發展設施大棚菜地,結合城郊優勢在這里發展蔬菜水果種植,走上特色農業的產業道路。
調研組成員、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巡視員沈敘健認為,“單純的補償只能解決老百姓一時的生計問題,通過異地安置讓移民離城市更近一些,是一條建設新農村,走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捷徑。”據了解,截至目前,丹江口市像這樣的移民安置居民點已有51個完成“三通一平”,5個已經全面開工建設。
隔著一座丹江口水庫,北岸河南省淅川縣的移民安置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繼2009年試點移民1.08萬、2010年第一批移民6.5萬之后,從今年5月開始,淅川縣101個村的8.6萬移民將再次遠離故土,前往全省各地的116個安置點。在這個移民數量最多的縣里,利用移民搬遷后留下的土地,在蓄水之前整治環境和發展環保、高效農業成為了最具亮點的工作。隨著系列工作的進展, 水過濾器的功效也進一步突顯出來。周邊企業的廢水污水凈化,也全靠自清洗過濾器。
借助移民搬遷推倒宅基地后連成的大片優良農田,河南一家制藥企業正在未來蓄水最高線以上的土地上,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中藥材。未來水庫達到送水高程以后,這里的水面將被一片金銀花地所包圍。金銀花除了藥用價值高,根系發達還可以保土固土,在種植過程中對于生態環境沒有破壞,每畝的收益能達到1萬元。如今,遷往附近安置點的很多移民重新回到這片故土,成為了金銀花種植基地的員工。
“很多即將淹沒的田地由于長期的農業生產,土壤里積累了很多化肥、農藥殘留,因此對底源污染需要加大重視力度,需要在搬遷以后對土壤進行無害化處理。另外后靠安置的移民未來的生活、生產污水處理也要及時到位,否則這些離水庫最近的污染源會直接影響到水質。”調研組成員胡希捷委員提醒到。調研組的話題重新回到了此行的核心問題——“水質”。
“我們的很多肥力較好的土壤都會隨著移民一起搬到新家,沒有搬走的土壤也會進行全面的檢測和處理,未來在庫邊居住的村落將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確保不會污染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得到當地黨政負責同志這樣的答復,每一位成員都感到放心。
- 上一篇:反沖洗過濾器讓水資源的明天會更好
- 下一篇:自清洗過濾器讓中水回用如影隨行